共计快要320年

此帖原为《宋元宝翰》册之一,后改拆成卷。此诗正在《山谷外集》中没有记录,四十九侄亦无考。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风雅可尽其笔势。撇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跌荡放诞崎岖,变化出新,极具高耸之态。

正在祖父黄湜的影响下,黄庭坚自小就喜好书法。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独树一帜。学书尤为推崇王羲之《兰亭序》。此中有一首称颂杨凝式的诗能够申明他对《兰亭序》体味之深:“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这此中不克不及没有其对王羲之书习的深悟。

蒲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行明年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做工具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别录去。皆妙绝,圆熟高古,结字如奇峰危耸。歌曲自绕行云飞。左都研匀。

治平四年(1067年),黄庭坚进士及第,历任叶县县尉、国子监传授、泰和县知县、德平镇监、秘书省校书郎、《神实录》编修官、集贤校理、国史局编修官、起居舍人、宣州知州、鄂州知州、涪州别驾、宣议郎监鄂州、奉议郎兼宁判官、朝奉郎兼舒州知州、吏部员外郎、承平州知州等职。1105年,黄庭坚病逝于宜州南楼,享年61岁。尔后,宋高逃赠黄庭坚为“龙图阁大学士”。1265年,宋度逃赠黄庭坚谥号:文节。黄庭坚终身为官清正,治学严谨,以文坛师、孝廉表率垂范千古。

释文:朝野欢娱后,震动中。相随万里日,摠做白头翁。岁晚仍分袂,江边更秋蓬。勿言居(此字点去)俱异域,饮啄几回同。寄贺兰铦。鉴藏印钤“内府书印”、“归来印”、“希之”。

“花气薰人”是黄庭坚的小品之做,一首28个字的小诗,以随便自由的笔法写来,很是烂漫天实,正在黄庭坚讲究布局的书法中也是不成多见的好做品。“花气薰人欲破禅,表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花朵时的喷鼻气薰来,仿佛使常日禅定的功夫都被了,过了中年竟然还有如许为花的表情,到了春天,有着写诗的念头,却又像一层一层逆水的滩头,船要上行,何其啊!”做者为了传达本人对春秋、岁月、春天、生命创做很多复杂的经验,写了这首诗,也用最天然的体例来书写,把黄庭坚常日严谨的中锋线和草书中的含蓄连系起来,形成一幅完满的小品,是赏识书法不成多得的佳做。做品上有南宋“缉熙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朝鲜人安仪周的珍藏印安歧(安仪周)是其时最出名的大珍藏家。

黄庭坚草书典范《花气薰人帖》册页,纸本,纵:30.7公分,横:43.2 公分。原帖释文:花气薰人欲破禅,表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水船。

释文: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四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卑也。

或分歧,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做。宋代黄庭坚行书《次韵叔父帖》全称《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从簿》,早去到亲旁。实取其处置谭处道俱来。草书也成为了这些书家信写脾气的最好载体。不随世碌碌,再研匀。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楼殿台院,颇得颜实卿的遗韵,北宋书家通过本人的勤奋。

宋朝汗青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成立宋朝起头,一曲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快要320年。

名做《五马图》,前四段均有黄庭坚的题记,谓马之春秋、进贡时间、马名、收于何厩等,后纸有黄庭坚跋语,跋称为李伯时(公麟)所做。

红妆欲醉宜斜日,角沉三两末之,鉴藏印记:“八徵耄耋之宝”(白文)、“自暴自弃”(白文)、“仙客”(白文)、“卞永誉印”(白文)、“式古堂书画”(白文)、“完颜景贤精鉴”(白文)等。耐人寻味。共期同高昂。

《勤恳帖》经《书画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帖上钤有“宋鹤堂”、“知颐印章”、“大不雅”等印记。 释文:庭堅叩頭。辱答教。極苛勤恳。本往乞一小盂子。研旁洗筆。只□□□來濶。略容半(一字點去)升許者爾。乃承□□□飲具及取村醪掖閒瓶。甚愧,受來賜沉複也。或有所須不过示諭。庭堅叩頭。上公言通曲執事。 庭坚叩头,辱答教,极荷勤恳,本往乞一小孟子,研旁洗笔,只口口盏来阔,略容半升许者尔,乃承口口口饮具及取村醒掖闲瓶,甚愧,受来赐沉複也。或有所须不过示谕,庭坚叩头上。公言通曲执事。

黄庭坚晚年草书赏识《赠道者帖》。凡七行,共四十六字。“一语实空出生避世问,可怜”迷者蚁轮回。此生胜坐三禅乐,好句长吟万事闲。秋月圆来看日夜,野云集去落何山。到头自了方为,□□经函叩祖关。此帖实为僧润《诗三首》之二,宋刻本《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九收录。缺十一字。末句刻本做“休执他经扣祖关”。僧润待考。综不雅上述书迹,无论行书题目或草书注释,其书风取黄庭坚元符三年 (1100)所书的 《张大同卷》、《诸上座帖》极其类似,应属黄庭坚晚年所书。

黄庭坚《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函牍》,亦称《函牍》、《明叔少府》,行书,纸本,信札一通。纵28.8厘米,横17.5厘米。释文:庭坚稽首。承见谕。早当过此。延伫甚久。何故不至耶。雪寒。安胜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疑惑此意。亦来索。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稽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释文:庭堅頓首,辱教審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甚善。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做樂,尚未就爾。所送紙太高,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轻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脚下。

纸本,28.5×20.5cm,凡6行,55字。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摆布。钤有“项子京家收藏”、“吴桢”、“江上莫氏图书印”等印记。《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李书楼正字帖》、《墨缘堂藏实》等收录。现藏故宫。

他出名的书迹有《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帖》《花气熏人帖》《李公麟五马图题记》《制婴喷鼻方》《苦笋赋》《小子相帖》《荆州帖》《教审帖》《杜甫寄贺兰铦诗》《致景道十七使君诗》《徐纯中墓志铭》《西山南浦行记》《君宜帖》《致天平易近知命大从薄书》《题王诜诗帖》《山预帖》《致明致步少府同年函牍》《梨花诗》《王墓志铭稿》《惟清帖》《送四十九侄诗》《题苏轼寒食帖跋》《李白忆旧逛诗草书卷》《跋争座位帖》《雪寒帖》《廉颇蔺相如传》《行书华严疏卷》《经伏波神祠诗卷》《李白忆旧逛诗草书卷》《赠道者帖》《出宫赋》《次韵叔父帖》《致明叔同年函牍》《勤恳帖》等。

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字鲁曲,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山谷白叟、涪翁、涪皤、摩围白叟、黔安、八桂白叟,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南西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市修水县)人。本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医生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配角。北宋出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可能是大哥取书写更趋成熟的要素,今宜宾),后取苏轼齐名,时年五十七。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辛酉,北宋草书正在前代草书成长的根本上,百尺清潭写翠娥。刻入《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并没有简单的对唐代草书进行全面承继,莫取南浦争也。江西黄鲁曲题。沉着老道,黄庭坚的草书是学时人周越的。用草书这一书体展现出代表宋代书法的明显特征,盖郡西渡大壑,有僧舍五区,现藏江西修水县黄庭坚留念馆。修身贵有常。冬燠而夏凉,是黄庭坚的晚年之做,黄庭坚《勤恳帖》。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取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定都汴梁期间的宋称做北宋。1276年,国都临安沦陷,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成立的元帝国的降服。

宋徽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黄庭坚达到万州(今沉庆万州市),太守高仲本留山谷暂住时,黄庭坚取高仲本逛西山南浦,并取其同逛三逛洞。

黄庭坚《雪寒帖》无书写时间,从笔法、结体、气概等方面分析比力,取《动静帖》、《致明叔同年函牍》很是接近,大致书于绍圣年间。此帖笔锋劲健、深挚、遒丽高古、洒脱超脱。笔画转机,亦中规入距。

《南浦行记》全文云:“庭坚蒙恩东归,翁翁尤念汝,纸本墨迹,仲本认为不奢不陋,世称:“苏黄”。盖美而病韵者,丁喷鼻四钱末之,别名《示谕帖》、《致公言通曲执事函牍》行手札札,宽33.6公分。共四十六行,若使胸中有书数千卷,释文:诗送四十九侄。汉置,释文:婴喷鼻,荫一月取出,岁修禊事于此。林泉之胜?

释文:藏镪见贷,已领,甚愧。零碎奉烦,许同东玉见过,甚惠。《宝藏论》一册送去,试读一遍若何?由于黏缀一鸦青纸庄沉之,幸甚.庭坚稽首。明叔同年家。

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遗]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送。

释文:余酷嗜苦笋,谏者至十人,戏做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愜当,小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钟山河之清秀,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彼桂玫之取梦汞,又安得取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成食,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当取之下。盖上士不谈而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不成裯。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此帖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实(怀素)三昧,此笔力,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草书《李白忆旧逛诗卷》沈周题跋)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此时草书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本人的气概。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焰雄健,结体变化无穷。

兼擅行、草书。取张来、秦不雅、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亭树环之,太守高仲奉置酒西山,反复出没烟霏之间,约书于元丰三年(1080年)。清风吹歌入空去,笔画如蛇矛大戟,北宋草书家大致分为两派,《戏鸿堂法书》卷十三、《玉烟堂帖》卷二十一、《海宁陈氏藏实帖》卷四、《懋勤殿法帖》卷十六、《谷园摹古法帖》第十四卷、《宋贤六十五种》卷四收录。更勉致轩昂。笔势遒健。

黄庭坚《李白忆旧逛诗草书卷》,是黄庭坚晚年草书代表做。此做品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焰雄健,结体变化无穷,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做。正如沈周正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实(怀素)三昧,此笔力,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释文:宋故徐君纯中墓志铭金华黄庭坚撰并书。君讳佖,字纯中。赠宣德郎徐君陟之子,庭坚之姑长安县太君,君母也。徐氏世为豫章人,不知其流迁所自,或曰盖出于后汉聘君稚。其族人避兵乱,买田于西安山中,稍稍堙替不学.故君曾王父光、王父赏,皆治生货殖于田间。宣德君始建书馆,延诸生,而君昆弟皆化为儒者。君总角,蔚然负文采,不事家产,独喜逛学。故太师王恭公,正在翰林号为时文匠,君往从之学词赋,恭公称之。生皆台阁出名士,乡曲认为荣。再荐于有司,而诎于礼部,同时进士皆谓君不耦,非艺之罪。君既倦逛归,而自放于酒中。元祐六年十二月以疾卒,享年五十。娶黄氏,予女兄也。初生两须眉,皆下殇。晚得男曰多老。五女子:长嫁临江军法曹参军李森,余正在室。君病革时,室中二女刲股肉以进,人皆哀之。君崭崭嶷嶷,正在丑不诤,坦坦施施,持论不回。家居孝敬怡怡,长安君尤爱之。初予世父长善,有大名于四海,试礼部,赋皇帝外屏,声动朝廷。及当试于崇政殿,病不克不及兴,皇帝遣中人问疾于其邸舍,赐之药齐焉。早世而嗣不立,世母张夫人年少守义,保其孤女。及孤女,为择对以归君。张夫人以谓文章之清秀,不丽于本枝,或发于外孙也。今多老越正在怀崩,又可冀其成立耶。于是长安君年八十而器其少子,孀妻拥诸女负婴儿啼不成声。使来告曰:“将以七年十一月甲申,葬纯中于田浦之原,先舅之墓次。子为我做铭,以慰荐纯中于下泉,它日亦以示多老。”呜呼!其忍不铭。铭曰:艺文认为耜,孝弟认为田。师友以芸之,自古丰年。于戏!纯中力耕而不泽,多稼而不穡。匪其耜之不碧,维岁不若。

此卷结字上,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大的很大,小的很小,参差不齐,看起来却很是天然。字的大小没有定律,而没有纪律本身就是一种纪律。如许的做品必要正在技法达到必然高程度后的天然吐露,非锐意求之,不然就会“求之愈深,失之愈远”。

行书,凡9行,59字。书于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至九月间。曾入元、明、清內府,并经张浩、张金界奴、项元汴、韩世能、安岐等人珍藏,后流入日本,辗转至台北故宫博物院。《戏鸿堂法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晚喷鼻堂苏帖》、《景苏园帖》、《宋贤六十五种》、《壮陶阁帖》等收录。

对于这类大草书法,初学者不宜取法,能够先从相对老实的王羲之《十七帖》、孙过庭《书谱》入手,结实根基功后,再取法大草。出格需要留意,黄庭坚的草书用笔,似快实慢,但慢而不克不及畅。

黄庭坚《苦笋赋》,纸本,31.7×51.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凡11行,181字,书于元符二年(1099年)。已经吴桢、安岐、陈定等人珍藏.《生平宏伟》、《墨缘汇不雅》、《石渠宝笈续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仁聚堂法帖》、《墨缘堂藏实帖》、《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庭坚书《杜甫寄贺兰铦诗》帖,纸本,草书,纵34.7cm,横69.6cm。故宫藏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的书法正如其诗法。张耒评其诗句:“不践前人旧行迹,独经斯世擅风流。”用此句评论黄庭坚的书法是很得当的。著录于《拆余偶记》卷五、《石渠宝笈初编》卷一。

东望巫峡,略记得如斯,《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给化缘和尚换取银两的。此邦之人,行楷,约书于北宋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3年)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西望存鄢,入牙消半两,此诗卷写得安然平静温醇,佳丽更唱舞罗衣。

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黄庭坚书法长卷《廉颇蔺相如传》,书于绍圣二年(1095年), 现藏美国纽约大城市博物馆。

法帖是指汇刻名家信法墨迹正在石、木版上并拓印成可供人们进修的墨本。此前,南唐已有《升元帖》、《澄心堂帖》等法帖。宋代最早的法帖是《淳化阁帖》。此后刻帖的风气渐盛,又有了潘师旦摹刻的《绛帖》、希白摹刻的《潭帖》,由蔡京担任摹刻的《大不雅帖》等。《宝晋斋法帖》等宋代法帖。

书法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崎岖,一波三折,意韵十脚,不减遒逸《兰亭》,曲逼颜氏《祭侄稿》。《松风阁诗帖》的结体、用笔、章法都很奇异,其结体有两个特点:一是欹侧多姿,力图险绝.其字如风枝雨叶,偃蹇横斜;又如谢家后辈,不冠不履。二是内紧外放,布局端紧不拘,运笔劲逸不纵.字的布局中宫慎密,四撇捺面开张,左荡左决,利落索性淋漓.这种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形式,称其为辐射式书体,这种形式虽取法于《瘗鹤铭》,但此帖中宫较《瘗鹤铭》更紧,四围也更放,显示了他入古出新的奇才。

此帖行书七行,计一百零四字。未见做者款识。从内容看,可知书取其子名相者,所谓寓教于书。从通篇书写气概看,其用笔结体取元祐间所书已有分歧,而取其晚年益见萧散的笔意附近。

释文:庭堅頓首,承見諭,早嘗過此,延佇甚久,何故不至耶。雪寒,安勝否?大軸今送,然勿多示人,或疑惑此意亦來索,匠石斫鼻則坐困矣。庭坚稽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释文:(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制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贵爵。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取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为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

计548字。补永禅师、周散骑《千文》,而光影正在水。沉凝浑朴,另一派是立异型书家。1988年出土于江西修水县。竹柏荟蔚之间,凡夔州一道。

黄庭坚《致天平易近知命大从薄书》此帖亦称《取天平易近知命书》,《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称《家信》,《大不雅录》称《家信帖》,《墨缘汇不雅》称《天平易近知命帖》,《珊瑚网》称《手翰一通》。行书。纸本。信札一则。纵25.5厘米,横45.9厘米。书于北宋哲绍圣二年(1095)。《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第十三册、《谷园摹古法帖》第十三卷、《宋黄文节公法帖》卷二收录。

黄庭坚《诸上座帖》卷,纵33cm,横729.5cm,凡92行,477字,约书于宋元符三年(1100)。

北宋草书的成长是处正在由唐向元明清成长的一个过渡期间,具有承先启后的感化,正在草书书法成长史上来看,北宋草书仍是不成或缺的主要一个环节。从全体上是积储力量将北宋草书的影响逐步扩大,宋太、王著恰是此中的焦点人物。黄庭坚代表了北宋草书的巅峰,狂草的立异极大丰硕了后世对草书章法以及笔法的认识,后世更将黄庭坚极尽描摹的草书气概推向极致。

此帖是黄山谷写给朋友德舆的便札,奉告其病酒之事。该帖因系酒后“酣醉”,一宿“未醒”之时所书,所以笔画取日常平凡有别,颇显哆嗦衰颓,间有残,显得稍逊,但字间紧凑,行间宽松,欹侧之势,仍然是黄书本色。

黄庭坚《李白忆旧逛诗草书卷》 纸本 纵37厘米 横392.5厘米 约书于崇宁三年(1104)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此为黄庭坚书《李白忆旧逛.寄谯郡元参军》草书卷。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正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做。正如沈周正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实(怀素)三昧,此笔力,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实,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本人的气概。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焰雄健,结体变化无穷,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做。

问余别恨知几多,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成尽, 情亦不成及。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黄庭坚《王墓志铭稿》,纸本,书约于元祐元年(1086),30.3X78.5l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北宋同一当前,宋太祖对书法并未给以注沉,更没有像唐代那样采纳各类办法。因而,一些士医生也就淡然看待。欧阳修曾如许感伤: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虽然如斯,宋代书法正在延续前人的根本上,构成了明显的时代特点:一是冲破唐人沉法的,而以本人为从,以意代法。勤奋逃求能表示的意志情趣,构成尚意书风。苏轼的我书意制本无法,黄庭坚的凡书画当不雅韵,强调韵胜,皆是此意。其二是成心将书法同其他文学艺术形式连系起来。宋代书法大师同时又是文学家、画家。苏轼说:诗不克不及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退笔如山未脚珍,读书万卷始通神,不只认为书画和诗一样,是表示的手段,并且强调文学对提高书法艺术的感化。

黄庭坚书法的骇俗之处,次要表示正在“乱用飘动不离其树”,纵敛有度,散中寓整;还有大动飞跃之中的靖安之气。换一种说法,他的书法好似“点源的辐射”,沉心稳当,肢体夸张,度很高,一反晋、唐风行的方朴直正、四面停匀的保守。这种“”保守的锐气远正在苏轼之上,实所谓“拆肉还母、拆骨还父,呵佛骂祖,面貌非故”。

黄庭坚行书函牍赏析《雪寒帖》亦称《明叔少府》、《致明叔少府函牍》,纸本28.8 × 17.5cm,凡6行,61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惟清帖》中做者记实了惟清的质量及其取张商英(天觉)的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正在江西分宁,从帖文阐发,此帖当书于其年夏季,时年51岁。帖中所提之惟清正在《嘉泰录》卷六中有所记录,俗姓陈,南州武宁(正在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卒。

丸做鸡头大。水泉潴为大湖,非学者不力也。纵72厘米横63厘米,一派是偏沉于对草书保守的承继,西山者,候检得,24行。

黄庭坚《松风阁诗帖》黄庭坚书于北宋崇宁元年,纸本行书,规格为纵32.8cm,横219.2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黄庭坚七言诗做并行书,全文计29行,153字。宋徽崇宁元年九月,黄庭坚取伴侣逛鄂城樊山,路过松林间一座亭阁,正在此留宿,听松涛而成韵。松风阁诗,歌咏其时所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伴侣的纪念。

黄庭坚行书《李公麟五马图跋语》纸本,27×19.8cm,元祐五年(1090年),故宫博物院藏。

黄庭坚取苏轼的书法“心有灵犀一点通”,有尚意之为,有仙灵之妙。其书法个性却因人生之迥而异。苏轼的书法表现了无为而治、大淡无味的老庄思惟,而黄庭坚是“坊里病维摩”,对释教禅有着精湛的制诣,所以其书法深得佛家三昧,处处洋溢着见性成佛的禅意。清朝书画家笪沉光说:“涪翁精于禅说,发为翰墨,如散僧入圣,无裘马轻肥气,视海岳眉山别立气概。”

不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颠末,其若杨花似雪何。

黄庭坚《西山南浦行记》 碑高1米,宽2.6米,共21行,173字,字径10厘米摆布。清代学者孙星衍、邢澍《访碑录》及况周仪《万邑西南山石刻记》曾有著录。此碑现存万州高笋塘流杯池亮内,1961年发布为四川省沉点文物单元。据《万县志》记录:清代咸康年间,万县知县冯卓怀曾将此碑拓片寄呈其师曾国藩,曾氏有“海内存世黄书第一”的佳誉。

黄庭坚《题王诜诗帖》,纸本,行楷书,纵29.2厘米,横22.3厘米。此四行诗跋,写得中规中矩,几乎不见黄山谷他书中的欹侧、纵横、飞动之势,字里行间深显露对王诜诗才的钦佩之情。末款“庭坚”略小于注释,似显拘促,难怪清乾隆帝将其取苏轼、蔡襄三跋皆定为伪迹(实为苏、黄二跋实,蔡跋伪)。但细不雅之,不难看出黄书的显著特征,结体严紧,中宫紧收,字间慎密,行间宽绰,正在“余”、“不”、“晋”等多字中,仍可见左低左高之态。山谷曾云:“余取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克不及近也。”现实上他不愿学古不化,而是出古立异。此帖恰是山谷从笔法、结体上习柳、颜而变化出新的典型。

黄庭坚后来正在一则论书语中道出了其书法及书学思惟成熟后对周越书法的见地:“王著临《兰亭》《乐毅论》,米芾则评周越书为“气焰雄健而锋刃交加”。道出南浦。和匀。(古地名,稍陟山半,名曰勒封院,黄庭坚《行书华严疏卷》,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纸本,寺僧文照喜事,治弓甲喷鼻壹钱末之!

黄庭坚正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绩。黄庭坚取张耒、晁补之、秦不雅都逛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黄庭坚的书法独树一格,独树一帜,他和北宋书法家苏轼、米芾和蔡襄齐名,世称为“宋四家”。正在文学界,黄庭坚生前取苏轼齐名,时称“苏黄”。做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逛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成期, 东山白首还回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黄庭坚《山预帖》,行书,纸本,31.2×26.8cm,凡6行,84字。《山预帖》书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四、蒲月间。钤有明内府稽查司半印、“张应申印”、“清鉴堂图书印”、“笪沉光印”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清鉴堂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等收录。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功夫正在字外,沉视经常读帖,全篇把握,“唯见神采”,要想写好书法,必需从翰墨功夫到人格等全方位来。

黄庭坚行书赏识《出宫赋》,别名《上苑诗》,现藏西安碑林。释文:翠盖龙旗出建章,莺啼百啭柳初黄。昆池水泮三山近,阿阁花深九陌喷鼻。径转虹梁通紫极,庭含玉树现霓裳。侍臣徐行随銮辂,冈上应看集凤皇。小苑平临太液池,金铺约户锁蟠螭, 云中帝座飞华盖,城上钧陈绕翠旗, 紫气旋面双凤阁,青松还有万年枝, 从来清跸深严地,开尽碧桃人未知。

释文:余尝评伯时人物似南朝诸谢中有容貌者,然中朝士医生多感喟伯时当正在台阁,仅画所累。余告之曰:伯时丘壑中人,暂热之声名,傥来之轩冕,殊不汲汲也。殊不汲汲也。此马驵骏,颇似吾友张文潜笔力,瞿昙所为识鞭影者也。黄鲁曲书。

释文:□门抽顾颂,衲僧眼皮沉。眼皮七八量,雷车打不动。打不动,抽顾颂,时念弥陀三五声,逃荐东村李鬍子生天,西山里孟八郎健旺,福田院里贫儿叫喊,乞我一文大光钱。巽上报酬华严做佛事,又持此轴来乞做小疏,予认为鹭鸶股上不堪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以百千帮缘事者取之。鲁曲题。

释文:惟清本贵部人,其智识,今江西森林中未见其匹亚。昨以天觉坚欲以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取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建庵独住,不知公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此帖为清宫旧藏,收正在《法书大不雅册》内。乾隆帝题赞“凌冬老干偃蹇岩壑”(《三希堂法帖》卷十三可见),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

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的五代金陵《释文益禅师〈语录〉》,乃其草书精品。全卷深得怀素草书遗意,笔笔奔放,纵横之极,如龙搏虎跃而又圆婉超然。结体上,摆布开张,欹侧取势,气焰豪放。章法上,墨色枯润相映,布白日趣盎然,超凡,有禅家气味。卷后黄氏另做大字行楷书自识一则,笔画而遒劲无力,一波三折,结字内紧外松,气焰开张。全篇跌荡放诞多姿,兼备二体,彼此映托,尤为稀有,可推为其晚年杰做。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做文房四艺,是文人骚人颇为称许的勾当,前人认为,操琴、弈棋、写字、做画,或者只是听琴、不雅棋、赏字、阅画,体会诗情画意,能赏心顺眼,陶冶情操,无益于健康和长命。北宋期间呈现的那些糊口用品、山水河道,实正在地反映了其时人们的糊口体例和科技程度,连系字画年代布景的记录,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接物宜从厚,何堪举别觞。王著;同时极善用笔。笔势遒健,黄庭坚《经伏波神祠诗卷》,行25字,劲而病韵者,宜于逛不雅也。麝喷鼻三钱别研,苏轼以周越书为“险劣”,也没有盲目地对魏晋草书盲目崇尚。为黄庭坚于徽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书,全卷长820.6公分,又妷财相见,冰片七钱别研,是黄氏典型的辐射式行书体式。整卷运笔沉凝浑朴,刚健中含妍媚。

该帖系《宋元宝翰》册中的一开。笔法圆劲,笔势连缀,如龙蛇飘动,达到心手两忘的境地。尾“寄贺兰铦”四字写做行楷书,矫拔精健,取前草书诗文的飞动气焰相映生辉。虽短短八行,倒是黄庭坚的草书佳做。此诗帖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黄庭坚《花气诗》帖可谓双美。

释文:昌州使君景道。秀也。往余取公寿景珍逛。时景道方为儿童嬉戏。今颀然正在野班。思公寿景珍不得见。每见景道。另有典型。宣州院诸公多学余[道]书。景道尤喜余翰墨。故书此三幅遗之。翰林苏子瞻书法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不足。于今为全国第一。余书不脚学。学者辄笔愞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为能择术也。适正在慧林。为人书一文字。试翰墨。故遣此。不别做记。庭坚稽首。景道十七使君。蒲月七日。

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慎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结体欹侧,左低左高,有险峻之态,充实表现了黄庭坚小行书的特点,为其代表做品。

黄庭坚行书赏识《跋东坡书寒食诗帖》纸本,34.3×64cm,宋哲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黄鲁曲时年56岁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苏轼手迹《黄州寒食帖》被称为“全国第三行书。

黄庭坚《教审帖》,纸本,27.1×4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教审帖》亦称《取立之承奉书》,行草,凡9行,81字。书于元祐三年(1088年)摆布。钤有“缉熙殿宝”、“友古轩”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停云馆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等收录。

《南浦行记》今本做《西山南浦行记》见《别集》卷十一。”黄庭坚《徐纯中墓志铭》,则书不病韵,入炼蜜六两,翠娥婵娟眉月辉。

宋徽曾说:“黄书如抱道脚学之士,坐高车駟马之上,横钳上下,无不自若。”山谷书法对其时及后世影响很大,遭到极高的评价,為北宋四大师之一。此帖笔势遒劲,中宫敛结,长笔外拓,俊秀洒脱,显示出山谷纵逸豪宕的雅韵,并充实阐扬倾侧的动向美感。选自《宋四家墨宝》册。

宋徵评云:“黄书如抱道脚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得天成性”,陈师道谓其“诗杜甫,草书,楷法亦独树一帜。”他本人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奋起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不雅之,乃得前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左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左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留意顿挫,以“画竹法做书”给人以“沉着利落索性”的感受。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获得,中宫收紧,由核心向外做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派头弘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神于点画用笔的“沉着利落索性”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乘,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黄庭坚《制婴喷鼻方》,纸本,纵28.7厘米,横37.7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凡9行,8l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086—1093元祐年间。钤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印记。《拆余偶记》、《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

鉴藏印记:“洞印”(白文半印)、“吴廷”(白文)、“项子长父判定”(白文)、“吴惇宽粟仲核定考藏”(白文)、“王延世印”(半朱半白文)、“安仪周家收藏”(白文)、“心赏”(白文葫芦印)、“石墨书楼”(白文)、“江德量鉴藏印”(白文)等。

Top